学生们面对班主任老师鞠躬行礼礼拜今师     3星级


学生们面对班主任老师鞠躬行礼礼拜今师

[ 文章来源:原创 加入时间:2023-08-31 01:01点击次数:次]
  朱紅窗欞灰瓦青磚,枝繁葉茂的銀杏與飛檐翹角的修建交相輝映,古色古香。8月30日,在北京市東城區,有著六百多年前史的府學胡同小學內,還未正式開學的四年級小學生們提前入校。孩子們穿漢服、行古禮,重現古代的「入泮禮」,用特別的「第一課」開啟新學期的旅程。
  
  「一拜孺子啟蒙,青雲有路,魚水化龍。 二拜德蒙先庇,先聖之道,功過古今。三拜格物致知,修身治齊,自強不息......」伴隨著司儀的口令和舒緩高雅的禮樂,學生們在家長的陪同下穿過大成門,在孔子像前禮拜先師孔子。
  
  「一拜,師道愛崇,立德立人。二拜,傳學授業,教化解惑。三拜,感念師恩,六合為鑒。」大成殿內,學生們面臨班主任教師,鞠躬行禮,禮拜今師。
  
  活動中,學生和教師還一同拿起鼓槌擊鼓鳴誌,立下誌趣,堅定信念,向著新學期動身。
  
  參與「入泮禮」的四年級學生張妙言興奮地告知記者,暑假前教師就告知了同學們舉行「入泮禮」的音訊,所以整個暑假她都是懷著等待度過的。「假期裏我和媽媽一同預備了參與『入泮禮』的漢服,了解了『入泮禮』的流程和傳統文化知識。經過今日的儀式我學到了,古代人向先賢行禮時,是雙手行禮,掌心向自己,男生要左手貼前,女生要右手貼前。今日同學們都穿了漢服,拜了孔子,我覺得和以往的開學典禮都不一樣。」
  
  儀式上,不少家長和孩子一同穿漢服、行古禮,陪同孩子共度求學路上的難忘時刻。四年級二班學生薛詩朗的家長和孩子穿起了「親子漢服裝」。「孩子今日特別激動,今日我陪著孩子全流程體驗了『入泮禮』儀式,感受到了校園在教訓孩子們傳承中華優異傳統文化方面的用心。相信經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對於國學、傳統文化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充滿文化自信,成為一名優異的傳統文化傳承者。」這位家長說。
  
  府學胡同小學袁文萌教師說,「金聲玉振共仰大成,今日我有幸和新接的四年級8班的同學及家長一同參與校園舉行的首屆入泮之禮,這在我二十多年的府學教師生涯中也是第一次。看著一張張純真樸素的幼嫩面龐在孔聖像前莊嚴行禮,心潮澎湃。」他相信,孩子們能領悟校園的良苦用心,滋潤於中華優異傳統文化中,成為有「中華精力」、「世界視界」的現代人才。
  
  府學胡同小學四年級的年級主任吳丹教師告知記者,府學胡同小學一、二、三年級的學生分散在三個不同的校區學習和日子,四年級起回到府學胡同小學本部學習。校園為學生們舉行「入泮禮」,期望激發孩子們對新學期的學習熱心,不斷生長進步,一起讓學生們沈溺式體會儒家思想精華,尊師重教、自覺擔當起宏揚傳承中華優異傳統文化的使命。「今日整個『入泮禮』的流程和規範,咱們都是在專家的輔導之下來製定的,遵循了傳統的古典禮儀規程,期望經過今日的活動,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對儒家精力的體會和認同。」吳丹說。
  
  莊嚴朱紅的列柱、鏤空高雅的窗欞、雕梁畫棟的亭臺樓閣……沿石階而上,一對對淺有斑斕的楹聯踏著歲月而來,金燦燦的門釘,朱漆嚴肅的大門,見證著這座古老學府650余年的前史。府學胡同小學是一座「活」的博物館,據了解,1999年,府學胡同小學在校園改建時,偶然出土了12通石碑,碑銘記載順天府學的修建緣起、修建規製、教學管理、營繕修整等方面內容,為研討明清府學前史、教育製度、科舉情況等,供給了大量詳盡的第一手資料。2006年,在北京市文物局和東城區文委的支持下,校園將這些石碑移入大成殿西配殿,並向全體學生征名而得「府學石學府」。如今,府學石學府升級為「府學石刻博物館」,不僅作為校內博物館向廣闊師生開放,還將成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的課程試驗基地。
  
  傳統文化歷來不缺吸引力,僅僅需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講給孩子們聽。府學胡同小學充分利用「活的博物館」這一得天獨厚的資源,廣泛設計讓孩子們樂在其間、學在其間的課外實踐活動。
  
  「校園開設了『府學小講師』活動,讓同學們了解、敘述府學胡同小學的文物,孩子們調查府學、探求府學。這個學期,咱們還將帶著學生走進國子監,進行傳統文化的探求學習。」吳丹介紹,不僅如此,在校內課程的設置上,府學胡同小學也有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咱們的國學課程貫穿小學六年,府學胡同小學的教師在專家的輔導下,結合府學胡同小學的場景,依據不同年紀孩子的特點編寫了國校園本讀物。與此一起,無論是語文課、數學課,還是英語課或其它課程內容,都有傳統文化的元素融入其間,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充分探求,從而從內心深處熱愛傳統文化。」吳丹說。
 
  • 上一篇:慈善和体育搭建起爱心舞台共同为健康加油为公益助力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