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依照《山東省電化教育館關於舉行2023年全省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的告訴》和《濟寧市電化教育館關於舉行 2023 年全市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的告訴》等文件精力,鄒城市將舉行第七屆中小學創客節活動,經過深化展開科技立異實踐活動,鼓舞中小學生活躍學習與運用信息技能,全面進步信息素質。
一起為進步教導教師教導才能,進一步進步活動質量,鄒城市於2月11日舉行了 2023 年鄒城市學生信息素質才能進步實踐活動教導教師訓練。其間,鄒城市電廠小學作為優異演示事例受邀分享了其人工智能教育的展開經驗。
從2018年組成第一批興趣編程社團,到現在具有了自己的創客教室,山東省鄒城市電廠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之路現已走過了5年。在這5年的時間裏,電廠小學充分發揮教育裝備在教育改革和教育中的引領演示作用,以培養立異人才,遍及編程教育為方針,以「編程」為人工智能導向,探究出了一條人工智能與基礎教育的深度交融之路。
一堂編程課一步步走入電廠小學為呼應國家人工智能教育相關方針,同年12月,山東省在其最新出版的小學信息技能六年級教材中加入了編程內容; 2018年10月,山東省將編程進一步歸入到中小學教育系統,並推出以編程為中心的初中教材; 2019年頭,教育部在北京舉行《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項目成果發布會,會議指出 北京、廣州、深圳、武漢、西安5個城市作為第一批試點城市,3-8年級的學生將全面試點學習人工智能與編程的課程。
全國試點推出後,山東省教育廳隨即於2019年2月公布首批人工智能試點及試點校園名單,鄒城市電廠小學便是試點校之一。成立於1983年的電廠小學是一所市屬小學,坐落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唐村鎮。
事實上,電廠小學的人工智能教育之路早在2018年就現已開始,其時校園組成了第一支興趣編程社團。電廠小學教師石建星作為一個電腦愛好者,他業余時間學習了程序設計,並考取了C語言、VB等全國核算機等級證書,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向校園提出了請求,最終參加創建了第一批興趣編程社團,並成為編程教導教師。
就這樣,只要1名編程教導教師和1名信息技能教師,電廠小學敞開了編程教育。但由於之前教師和學生都沒有觸摸過這個嶄新的領域,沒有課程、沒有經驗,社團的展開也是磕磕絆絆。
石建星教師提到,在電廠小學展開編程教育的過程中,其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便是學生學什麽?其次便是教師怎麽教?作為編程教導教師,他經過運用業余時間為自己充電,去網上學習一些編程相關的課程和教育理念,一開始校園選用國外的開源軟件來教育,但由於講堂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松懈、課程資源匱乏,導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石建星教師教導學生學習編程彼時,國內少兒編程職業剛起步不久,編程教育亟待解決的難題還有許多,專業師資的匱乏、課程不夠系統化和標準化、學習成果難量化都是職業展開的痛點,電廠小學面臨的窘境也是其時的職業展開之痛。
電廠小校園長劉奉東回憶說:「其時一切都是零起點,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後來經過與當地電教站深化交流後,電廠小學最後研究決定:走出去,學經驗;請進來,促展開。一方面電廠小學把學習的編程軟件轉換成了點貓科技旗下Kitten源碼編輯器。之所以挑選這款軟件,是由於它是國內本鄉自主研製的一款軟件,更契合我國孩子的操作習氣。一起挑選了點貓編程渠道,憑借這個編程教育管理與課程資源一體化雲渠道,協助學生學習課程,教師參加訓練,改動校園單一的傳統教育形式,打造了高效風趣的創意編程互動講堂。
電廠小學運用點貓編程渠道進行教育管理總歸,為了讓教師們趕快熟悉起來,校園還多方面發明時機,讓教師走出校門,到外地學習和訓練,並加強校企協同。一起教師們自己也充分運用業余時間,經過多種途徑學習編程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技能,並從中羅致和探究適合電廠小學展開的編程教育課程,教授給學生。
而他們的盡力也沒有白搭。2019年,電廠小學被山東省教育廳批閱為山東省首批人工智能試點校,並確立了校園展開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的辦學方針:以人工智能為導向,遍及編程教育;2020年,編程教育走進電廠小學慣例講堂。
劉奉東校長介紹,校園以三年級為切入點展開編程教育,選用普惠式教育形式,將編程教育排進課程表,歸入校園慣例課程,讓編程教育走近學生,走進講堂,使在校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受到編程啟蒙教育;小學四到六年級選用精英式教育形式,將編程教育歸入課後服務內容,讓編程教育充分展開學生的專長和個性。
由此多措並舉,電廠小學在推進編程教育在校園的遍及普惠方面,探究出了一條普惠式教育和精英式教育相交融的路途。
科學測評X賽事,激起學生編程學習動力編程與其他基礎學科不同,短少科學的點評系統,怎麽對學生的學習水平進行評測,從而激起學習興趣,是電廠小學著重考慮的。
針對這一問題,電廠小學挑選與NCT 青少年編程才能等級測驗機構合作,將NCT編程才能等級測驗的學習內容引進到日常教育中,進步了校園編程學情檢測和編程教育測評水平。經過憑借NCT青少年編程才能等級考試這個渠道,多元點評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核算思維和立異精力,進步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
電廠小學的學生們參加編程相關比賽一起,電廠小學每年都會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2021年頭,校園依據山東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關於建議和施行「山東省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立異與實踐舉動」的告訴》等文件要求,請求了山東省人工智能編程公益科普活動。2022年4月,校園又申報了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活動等,經過參加這些編程賽事或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核算思維和立異精力,進步學生解決問題的才能。
自此,電廠小學經過以考促評,以評促學,以學促賽的教育策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進步了學生學習編程的興趣。
孫銘澤是電廠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現已學習編程3年了。他以傑出的成績經過了NCT圖形化編程三級的考試,現在正在進行代碼編程python和C++的學習,並在各項與編程有關的比賽中取得大獎。
其間,他和李宗澔同學在石建星教師的悉心教導下完成的著作《智能小屋》,取得了兩項大獎。孫銘澤介紹,智能小屋中有十分多的智能技能,具有智能空調、智能窗簾等,在屋外則有智能大門,整套程序運用了語音識別和語音組成技能,完成了智能家居的智能化、自動化。他們還在中央電化教育館主辦的第二十三屆全國學生信息素質進步實踐活動中,勇奪科創實踐類小學組第一名,被評為「立異之星」。
談到學習編程的感觸,孫銘澤說:「我覺得編程可以便當我們的生活,給科技帶來進步;我喜歡圖形化編程猶如搭積木的一次次拼接、代碼編程的一次次修正Bug。歸納起來,我覺得編程最風趣的地方是其「謹慎而自由」的特性,修正一個字母都會帶來錯誤或不同的成果。」
電廠小學四年級學生徐梓桐覺得,經過編程的學習訓練了邏輯思維才能、發明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才能。他用編程創造過氣候的折線圖,可以用來預測未來幾天的氣候;用編程加上硬件(科學傳感器)配合做了一個感知花兒土壤,來判別需不需要灑水的程序;以及可以讓大家辨別方向的指南針等。
石建星教師提到,展開編程課程後,電廠小學的學生最大的變化是愛上了編程。每次上編程課,孩子們就早早地來到微機室排隊,等候教師上課;每次孩子們見了教師問的第一句話便是:「教師,下節課學什麽?教師,下節課做什麽程序?教師,別忘了上編程課!」
他認為,如果說基礎學科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常識殿堂的大門,那麽編程教育則為學生敞開一扇通往未來世界的窗戶。學生們經過學習編程,訓練了邏輯思維才能、培養了專心力、進步了立異精力和團隊協作才能。
2022年,電廠小學被評為濟寧市教育裝備使用演示校和教育信息化先進集體,校園也進一步裝修了創客教室,並定製了一面榮譽墻。學生們具有了更多展現自我、表達自我的活動空間和渠道。同年12月,為了協助校園低門檻,展開「AI+硬件+編程」教育實踐,點貓科技聯合 Aqara綠米研製契合新時代中小學AI教育需求的人工智能課程,並為試點校園免費裝備了4套物聯網智能家居硬件設備及全套人工智能專項課課程,電廠小學也是試點校園之一,經過可視化情境學習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可以深化了解和歸納運用人工智能技能,體會更具智能、質量和興趣的編程學習。
電廠小校園長劉奉東表示,往後,電廠小學將明確展開人工智能編程教育的辦學方針「遍及編程教育,賦能學生生長」,從而助力數字化人才培養。
|